时间:2025-07-2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姜虹 - 小 + 大
全面启动“奔富计划” 2020年8月,京东全面启动乡村振兴“奔富计划”。 在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京东发布乡村振兴“奔富计划”五大行动:通过品牌打造,助力地方农特产业带上行提速;通过基础设施下沉,推动农产品流通提速;通过向生产端延伸,促进数智化全产业链发展提速;通过数智化赋能,服务乡村治理现代化提速;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推进乡村能力建设提速。 据京东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余年来,京东充分发挥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以实助实”的效能,以全产业链能力服务于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产业振兴带动农村高质量就业,通过产业吸纳、创业扶持、技术培训等为乡村培育一批实用人才。京东将持续为“三农”做实事、有价值的事、长期的事,乡村振兴“奔富计划”将带动超过1亿农民增收,创造更大的产业和社会价值。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京东在助推地方特产助农兴农方面真抓实干。线上线下全渠道助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可持续增收新路径。京东发挥自营采购和精准营销优势,围绕品牌化、品质化,帮助乡村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推动乡村“小产品”变为大产业、“小产业”成为大支柱。 近年来,京东联手宿迁打造“霸王蟹”品牌,在上游形成标准养殖体系,在中游建设商品标准和溯源体系,在下游开展全渠道精准营销,年销售额超10亿元;联手贵州修文开展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项目,并联合伊利开发“安慕希修文猕猴桃”酸奶新品,2023年“修文猕猴桃”品牌价值达30.78亿元。开设线上特产馆,投身农产品上行,2021年以来销售农特产品超5000亿元。 当时,京东发起国内首个以农特产为主题的“农特产购物节”,3年共销售各地农产品达230亿元。京东方面表示,针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积极开展消费帮扶,2024年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京东平台上线农产品总数超2万款,销售金额9.57亿元,涉及112个县。另外,京东还通过“源头直采”“品质溯源”“标准建设”等多项举措补齐产地短板,稳定销售价格,增加农户收入,帮助新疆阿克苏农户平均增收5万元。在行业内首个提出地标农产品治理,2022年对在售2336种地标产品专项治理,下架商品超54万个。 打通产业扶贫链条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石。加快科技助农步伐,助力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京东发挥数字技术和数智化供应链优势,加快向农业生产端延伸,探索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京东与内蒙古呼伦贝尔合作共建30万亩“京东农场”芥花油基地,产出率提高25%,节约成本20%。在西藏建立那曲虫草、林芝松茸、波密天麻等3个数字农业物联网基地,带动近3000余万元销售,助力3000名当地农牧民实现了增收。 在榆林市榆阳区北部的大纪汗村,坐落着陕西新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新中盛”)的湖羊繁育基地项目。靠着“AI数羊”盘点资产,科技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共同赋能,榆林市榆阳区的新中盛湖羊养殖企业顺利拿到了1000万元贷款,解决了企业运行的资金周转压力。这也为国内肉羊数字化融资提供了首创性的解决方案,为养殖行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回溯企业成长历程,对于农牧企业来说,要想快速发展,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最需要的还是资金。”新中盛相关负责人感叹,起初守着“活物”没“活钱”,只能望“羊”兴叹。 针对融资难题,京东科技联手长安银行、陕西榆正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为新中盛创新性地提出了肉羊品类数字化融资解决方案,属国内首例。该公司自2019年设立,当地通过实施“龙头企业+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富农模式,集合区级助农资金2564万元,让将近80个村的农户入股该公司。 在养殖路上,农牧企业往往会面临贷款难、抵押难的问题。农牧养殖业先期投入多,资金需求量大;养殖风险高,市场波动大;生物资产易灭失,确权评估和后期监管难度大。这些原因让商业银行对农村养殖业信贷投放始终信心不足。 新中盛总经理姚雄伟说,项目以保底+效益二次分红方式带动农户增收。根据“入股但不控股、投资但不经营、分红但不担险”的原则,农户可以享受“固定收益+效益浮动”的好处。 激发城乡经济循环新动能 可以说,京东对扶贫方式的探索经历了从“输血”到“造血”再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扶贫品牌三个阶段,从养殖、技术追溯、营销推广等多个环节入手,京东在全国多地打造出“跑步鸡”“游水鸭”“飞翔鸽”等一个个知名的扶贫品牌。 据介绍,持续下沉智能供应链,激发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新动能。西藏山南地区推瓦村海拔507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村,通过京东物流,村民48小时就能收到网购的家电;阿里地区配送时间从原来的8-10天压缩到3天。 实际上,从2007年起,京东物流用10年完成了在中国大陆地区几乎100%区县的覆盖,“千县万镇24小时达”服务已覆盖全国99%的人口,服务触达超过55万个行政村。京东在西藏搭建的仓、运、配体系,实现电商服务覆盖自治区所有区县,林芝苹果、糌粑、青稞、辣椒酱、核桃油、藏蜂蜜等农畜产品,真正走出西藏,促进藏民增收。京东已在全国拥有超1600个仓库,数十余座高度智能化的“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近40万京东物流小哥、超1.9万个配送站及网点。 比如,建设产地智能供应链中心,通过高效产地集货、统仓共配,实现源头降本提效。2021年11月,京东在陕西省武功县打造的西北地区最大的智能供应链中心投入使用后,猕猴桃产品损耗率从15%下降到7.3%,同时配送时效得到大幅提高,猕猴桃等次日就可以送抵北京、上海等全国百余个城市。 2022年8月,京东在新疆伽师县建设的智能供应链中心正式运营,帮助伽师西梅最快48小时送到全国消费者手中,运输成本降低20%,且产地收购价提升,2023年直接带动伽师西梅产业增收超过10亿元,果农人均收入超过12000元。 2023年,京东先后建设落地了北流、灌南、邓州等超10余个县级智慧物流园区。在全国已建成120余个数字化“京东农场”,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和设备,实时收集农作物种植面积、品种、气象、虫情、墒情、农残等数据,并指导农户种植。 京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展就业和数字能力提升帮扶,为乡村人才队伍发展注入新活力。2021年以来,持续开展“新农人”培训计划,联合地方政府、院校合作建设在线教育平台、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举办数千场扶贫助农培训、累计培训超过18万人次、建立103个青年电商孵化中心。在就业帮扶方面,京东在脱贫攻坚期间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年解决贫困地区5万人就业。近年来,京东新招收乡村地区员工超19.8万人,其中来自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就业人数达9060人。京东在全国有43座“亚洲一号”,每座均可带动周边数千人就近就业,形成43座“亚一就业村”。比如,在呼和浩特的京东“亚洲一号”物流园吸纳周边2000人就业。数十万京东快递小哥月收入超过万元,且均配有五险一金,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记者:姜虹) (编辑:韦吉) |
上一篇:以“质”为刃,扛起新时代建设者硬核担当——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