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6 来源:桂林市秀峰区工商联 作者: - 小 + 大
近年来,秀峰区委统战部积极探索,联合区工商联、区人民法院创新推出“一商(协)会一法官法律工作室”模式,从“对接需求、创新模式、彰显服务”三方面发力推进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辖区内三个街道三个商(协)会法律服务100%全覆盖,为商(协)会及会员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精准对接需求,筑牢服务基础。形成“区—街道—商会”三级走访调研体系。由统战部主要领导带队走访商会,每季度至少带队走访一次,深入了解商会整体运作中的法律困惑。街道统战委员、统战专干每周与辖区企业保持联系,跟踪收集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法律动态,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建立需求分类台账。将收集到的法律问题按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等6大类进行分类登记造册,每类问题下再细分具体2-5小项,例如合同纠纷细化买卖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等,并记录问题发生的时间、涉及企业等详细信息,便于后续分析和处理;实行需求动态更新机制。每季度更新一次企业法律需求清单,更新前对前期需求解决情况进行回头看,对于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需求重点标注,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协调解决。近三年累计走访企业120家,召开专题协调会15场,为法官工作室的精准服务提供了现实依据。 创新运作模式,提升服务效能。推行“1+N”服务团队模式。每个法律工作室配备1名主责法官,主责法官需具备5年以上商事审判经验,熟悉各类企业法律事务。N名辅助人员包括律师、调解员等,律师从新联会法律工作者中挑选,具备丰富的企业法律服务经验,调解员则由商(协)会中熟悉辖区企业情况、有一定威望的人士担任,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服务合力;建立“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线上依托法律服务微信群,群内有主责法官和辅助人员实时答疑,对于简单问题要求24小时内回复,复杂问题72小时内给出初步解决方案。线下每月开展2次现场办公,办公地点设在商会办公场所,提前一周公布办公时间,方便企业安排人员参与,现场办公可提供面对面咨询、案件调解等服务;实行“菜单式”法律服务。根据企业需求定制法律培训、合同审查等8项服务内容,法律培训可根据企业行业特点和需求主题,邀请相应领域专家授课。合同审查则会对企业常用合同进行全面梳理,提出修改意见并解释修改原因。截至目前,线上解答法律咨询32次,线下开展现场服务15场,定制化法律服务覆盖率达92%。 彰显服务成效,促进发展共赢。建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法官主导调解时会充分了解纠纷双方的诉求和争议焦点,运用法律知识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商会协助协调则利用其与企业的良好关系,做好双方的沟通疏导工作。企业自主协商前,工作室会提供相关法律建议,引导企业依法协商,三种方式有机结合,提高纠纷解决效率;开展法律风险防控专项行动。为企业提供合同范本修订服务,根据最新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常用合同范本进行更新完善,降低合同风险。同时,提供用工制度规范服务,帮助企业梳理招聘、考勤、薪酬等环节的制度,确保符合劳动法律法规要求,避免劳动争议;搭建政企互动平台。通过法官工作室定期传递惠企政策,将政策内容转化为企业易懂的语言,并结合案例说明政策适用场景。同时收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对政府工作的建议,每月整理成报告上报相关部门。实施以来,成功调解企业纠纷26起,调解成功率89%,帮助企业修订合同文本6份,收集企业对政府工作的建议13条,其中7条被相关部门采纳。(桂林市秀峰区工商联) (编辑:韦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