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济时评 > 文章 当前位置: 经济时评 > 文章

让“剩余月饼”去向不再成疑

时间:2022-09-1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付彪 - 小 + 大

      中秋节后,关于超市“剩余月饼”去向问题的疑问,不止今年才有,正可谓公众的疑惑年年有,但就是没有一个准确且让人信服的答案。

      据媒体报道,“剩余月饼”一般有这样几个去向:一是再打折贱卖;二是作为福利分发给员工;三是转移到乡镇和农村市场;四是将馅料重新制作成其他糕点;五是卖给相关企业做动物饲料。究竟采取哪些处理方式,都是商家自说自话,人们很难见到佐证。上海、北京曾出台监管措施,要求对回收月饼集中统一销毁。

      公众最担心的是,“剩余月饼”被重新制作成其他糕点和销往农村。据报道,月饼的储存成本比重新制作高,厂商一般不会选择冷冻一年再卖,“倒是莲蓉等月饼馅料,低价收购后再制成其他点心的可行性更高,消费者需要警惕”。而在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相对较弱,可能会成为处理“剩余月饼”集散地。

      此外,对于动辄几百元一盒、多数使用各种精良食材制作的月饼而言,拿去销毁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何减少“剩余月饼”以及处理好“剩余月饼”,避免不必要的粮食浪费,非常值得研究。

      让“剩余月饼”去向问题不再成疑,需要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处理机制。在这方面,上海市于2013年建立“月饼回收上报制度”,即经销商卖不掉的月饼无论过期与否,都必须向监管部门上报。节后月饼剩余多少、流向哪里,均有明确的台账。目的就是防止商家使用回收月饼或过期月饼用作其他食品材料,或经过改换包装等方式以其他形式进行销售。只有对“剩余月饼”建立一套有效的处理机制,才能使这些月饼的去向得到有效监督,让消费者免去担忧。

      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厂家也应主动控制产量。在制止餐饮浪费的背景下,小月饼里也蕴含着制止浪费的大智慧。月饼生产厂家在每年安排月饼生产的时候,应当对市场需求做一个调研预判,根据市场的需求量决定自己的月饼生产量,包括生产小分量盒装、散装、小个头月饼,助力减少粮食浪费。对于“剩余月饼”,不妨借助区域链等新兴技术,让保质期内的月饼找到最好的归宿。当然,对消费者来说,选购月饼也应量力而行,让月饼少剩些。

责任编辑 吉贤

上一篇:避免被数字月饼割了“韭菜”

下一篇:人工智能时代更应注重个人信息保护

桂ICP备19007823  |   QQ:12361417@qq.com  |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38号广西新谊投资大厦C座10楼  |  电话:17776689995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ww.gxenews.com使用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