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29 来源:广西新经济网 作者:李运涛 - 小 + 大
本网讯(记者 李运涛) “疫情防控采取了什么措施?复工复产过程中还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广西广业贵糖糖业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复工复产时,关心地向企业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的要求,继续在科学、精准、有序、高效上下功夫,科学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要一手抓疫情防控,又要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鹿心社说,“疫情终将过去,发展才是最根本的。”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复工复产“30条”、“22条”、“18条”……近期,从自治区到各市,各项有利于企业生产的“干货”政策纷纷出台。 广西金融机构为疫情防控有关企业新增授信48.71亿元,新发放贷款42.59亿元。鼓励辖内金融机构向疫情防控企业新发放的贷款利率下降10%以上。不抽贷、断贷、压贷,鼓励展期或者续贷,适当下调贷款利率;自治区人社厅推出12条政策措施,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并在全区共举办网络招聘会120多场,累计共有4000多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万个;自治区工信厅成立专门复工复产工作机构,做好全区工业企业开复工及运行监测。对全区重点监测的500家企业实行目标管理,采取“一企一策”,协同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工人返工困难、运输困难、产业链协同困难、融资困难等难题,支持企业共渡难关…… 聚焦民营企业,及时排忧解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统战部和工商联主动作为、及时行动。玉林市委书记黄海昆主持召开玉林市民营企业应对疫情共克时艰加快发展座谈会,倾听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贺州市工商联采取政策传达不过夜、纾难解困不过夜、复工指导不过夜的“三不过夜”措施;柳州市工商联将疫情发生以来开展法律服务过程中企业遇到较多、咨询较频、顾虑较深的法律问题,汇编成复工复产法律答疑“34问”;百色市工商联发扬革命老区红色精神,发挥党组织先进作用,以“三严三筑”为抓手,一个支部一个战队,一座堡垒一面旗帜,党员们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桂林市工商联联合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的《民营企业疫情期间法律风险防控建议》;河池、钦州、来宾等市工商联积极为民营企业联系解决复工复产所需物资…… 抢抓复产,时不我待。 连日来,在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之下,广西各地,特别是民营企业集中的各工业园区,正在加紧落实自治区和当地党委政府系列政策措施,帮助民营企业快马加鞭恢复生产。 广西-东盟经开区采取了一系列给力措施助力企业恢复生产:开创线上招聘模式,组织100多家企业开展线上招聘活动,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服务”;专人对接提供精准服务,实行“网格化”服务企业,将开发区企业招工具体任务分解到个人,专人对接服务;安排专车助力员工返岗,在企业提出需求后,统筹安排专车“点对点”上门将周边县份的农民工接回开发区工作岗位;做好扶持政策宣传解读,让企业放心员工安心。 在各部门的积极帮助下,广西-东盟经开区内广西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员工顺利返厂复工。“公司员工到岗已超过1000人,到岗率达95%。”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车间内,从裁板到车缝,从夹帮到贴底,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崭新的运动鞋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 同样位于广西-东盟经开区的广西珠江啤酒有限公司,也是一片繁忙景象,易拉罐生产线正在顺畅运行,隆隆的机器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在有序操作。公司负责人王卫开介绍说,为应对疫情,确保抓好疫情防控与企业生产工作,目前该企业主要是采取“订单式”生产方式,根据市场的订单需求来复产,上岗工人以本地工人为主。健全防控机制,对进出厂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登记,委托第三方清洁公司对办公区域厕所每天进行两次的清洁以及消毒工作;要求用餐人员必须做好消毒的同时错峰用餐,食堂采取同向而坐不同桌等举措,确保工厂实现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位于桂林临桂秧塘工业园的桂林莱茵公司,是一家高科技生物公司,因受疫情影响,原材料罗汉果紧缺。桂林市工商联、工信局等部门得知情况后,迅速协调茶洞、宛田等罗汉果产销乡镇,发动志愿者对辖区种植户的罗汉果存量进行统计,通过电商、志愿者“带货”的形式架起企业和农户之间原料供应的桥梁,缓解了企业生产原料难题。 众人拾柴火焰高。截至目前,广西-东盟经开区已经复工复产企业171家,其中规上企业82家,规上企业复工率82%。在岗员工上万人,在岗率达到75%以上;桂林市临桂区桂秧塘工业园复工规模工业企业48家,复工人数6000多人;柳州市柳南区河西高新区规模以上复工复产企业81家,复工复产人数8787人,占辖区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54.4%;梧州市综合各园区共311家企业(项目)复工185家,复工率59.49%,约1.21万人返岗,占原有工人数51.79%;贵港市528家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工率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