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艺教育 > 文艺大观 > 文章 当前位置: 文艺大观 > 文章

黄皮飘香

时间:2022-06-20    来源:藤县多彩文联    作者:卢爱任 - 小 + 大

      家乡藤县是一座很美丽的南方小县城,那里有很多特别甜美的水果,从小根植在记忆的深处,比如荔枝、龙眼、石榴、芭蕉等。在家乡众多水果中,我对黄皮情有独钟——甜甜酸酸,香味绵长。在北京工作生活近20年,随着岁月的迁移,年龄增长,对黄皮越发恋想,特别是果熟季节,恨不得马上飞奔回去,吃个够。而关于黄皮的记忆,说起来也是故事颇多,回味久远。

童年囧事



      黄皮是岭南一带特有的水果,每家房前屋后一般都会栽培三五棵。我老家也不例外,一到采摘季节,到处可见的黄皮树上一串串黄橙橙的黄皮,让人垂涎欲滴。小时候还是缺吃少穿的年代,家里人多,自家的黄皮很快就被吃光了,就开始打起邻家的主意。小学二三年级,正是精力旺盛、活蹦乱跳的年龄,一放学我就约上三两小伙伴满村子逛荡。那时候,村子里孤寡老人的果树往往是我们这些馋嘴少年的最佳目标。我们一般是三四人团伙出动,悄悄到了老人家房子边上,一人负责盯住老人家一举一动,身手敏捷的小伙伴迅速蹿到树上折摘,另外一两人在地上接果,身手麻利往塑料袋里塞放。完事后小伙伴们迅速撤离,到一两公里开外山坡草地上开始快活地享用“战果”。
    
      那时候,我们每次出动都基本能“大功告成”,没出啥状况,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免不了出一些差错。有一次,到邻居三祖婆家偷摘,我主动充当采摘手,等放风的小伙伴暗示没事后,我一个吱溜就爬到了树上,开始干活。这棵黄皮树是老树,枝繁叶茂果丰硕,我左右开弓,一会就摘了不少,地上负责拾捡的小伙伴还一个劲地催多弄点,我一鼓作气几乎爬到树顶。轻风摆动,一串又多又饱满的黄皮果在眼前晃过,便迅速弯腰伸手去拉过来折摘,不料脚没踩准树杈,一踏空,整个身子迅速往下坠落,从四五米的树上直愣愣摔了下来,啪一声摔在地上。好在手脚还算灵活,反应及时,脚没怎么崴伤,只是手臂被刮掉了一块不小的皮,疼得嗷嗷直叫。小伙伴一看出了状况,都迅速作鸟兽散,眨眼间不见了踪影。
    
      主人闻声出来,看到瘫坐地上的我,先愣了一下,随后就明白了,继而咯咯大笑,说:“你这细仔儿(小孩),真想吃就大大方方来摘就是,何必这么偷偷摸摸,真是做贼心虚!”完了,还把我带回家,交给了我父亲,父亲为此狠狠地“恩赐”了一顿老家著名的家教神方“竹笋酿”(用细长竹鞭抽打犯了错误的孩子屁股)。这事让我羞愧难当,伴随着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辣痛,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想吃黄皮果了。

中考助力



      黄皮说来也神奇,在我学习成长过程中,还曾经伴随和激励过我。1995年夏天即将初中毕业,要么报考中专中师,提前参加工作领工资过日子;要么报读高中,三年后考大学,实现“鲤鱼跳龙门”。从小心气比较大的我发誓“非藤中(即藤县中学,县里唯一重点高中)不读”。经过层层选拔,我信心满满地参加了藤中提前录招考试。没想到,因为数理化偏科,成绩出来,差了好几分没考上。当时真如晴天一霹雳,闷头一棍,感觉整个世界瞬间都黑暗了。当时我特别惭愧,无脸见家人,在县城像无头苍蝇晃荡了好几天。
     
      后来,口袋里的钱眼看快花光了,我不得已蹭上了一辆往家乡方向开的班车。班车路过距离家里三四公里的村口停车时,我一看这不正是通往外婆家的村口吗?我连想都不想,迅速跳下了班车,径直往村里奔去。走了大半个小时,到了外婆家,又犹豫了半天不敢进门。我在门口站了约十分钟,正好外婆挑着一对箩筐,准备出门干农活,她看到我吃了一惊,也很高兴,一把拉住我进屋,又是嘘寒问暖,又是张罗饭菜。在外婆家,我第一次感觉羞愧无比,话也不多说,支支吾吾。外婆好像也察觉到了什么不对劲,但也不多问。外婆张罗完我吃饭,让我到房间先好好休息,就挑起箩筐出门干活去了。过了不到两个钟,听到大门吱的一声,外婆回来了,喊了一声“阿天(我小名),来吃黄皮!”我一阵惊喜,外婆怎么也如此懂得我这点喜好呢!我赶紧走了出来,看到天井地上放着小半箩筐黄皮,黄橙橙,亮晶晶,香气逼人,感觉多日的愁苦瞬间烟消云散,马上狼吞虎咽,大快朵颐。

      那天我一直吃到牙齿发酸发软,才肯停歇下来。抬头一看,外婆正坐在不远处小板凳上,微笑地看着我吃黄皮呢!我外婆出生在邻村名望家族,哥哥和弟弟都是当地很出名的教师和医师,可谓书香门第。外婆自从嫁给外公,勤劳持家,生儿育女,任劳任怨,结婚几十载,都几乎没与我外公红过脸,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榜样。如今,外婆已经近九十五岁高龄了,仍旧耳聪目明,三字经等倒背如流,不仅生活完全能自理,里里外外的家务活依然忙个不停,还经常陪同年月出生的外公一起爬山赶圩。

      我家距离外婆家七八公里,从小经常过来外婆家玩耍,还能经常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满满的童年乐趣和记忆。这次藤中提前招生考试失利,自然也是毫不犹豫就跑外婆家来“疗伤”了。那次我在外婆家住了整整一周,每天除了睡觉闲逛,就是吃着外婆家美味的黄皮,随后陆陆续续向外婆倾诉了考试失利事情。外婆倒是很豁达,一个劲地开导我不要太往心里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几天下来,黄皮的滋润,加上外婆的安慰和鼓励,我竟然满血复活,重新焕发精神和信心。当我准备翻山越岭徒步回家时,外婆照例封了一个红包,还用袋子装了好多新鲜的黄皮,边送出门边说:“读书识字,大吉大利!”明了而押韵,我不禁眼泪盈眶。

      一个多月后参加中考,我果然没辜负外婆和家人的期望,以超过分数线十多分的成绩顺利考入了藤中,实现了自己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步。

医药传承



      我家老祖父鸣廷公是当地名医,据说医术高明,医德很好,有求必应,“有钱没钱先落药”。老祖父把儿孙们也大都培养成了各怀绝技的医生,至今后代子孙从医人员约三分之二100人左右。行医有些年头了,老祖父稍有积蓄,就和儿孙们倾力盖了一座青砖黛瓦的大宅院,外观两层,实则三层,正立面拱形结构,下面三个大拱形门,上面九个小拱形门窗,左右对称,是典型的中西结合房子,并起号曰“遇安堂”。后来为了进一步传播医学文化,老祖父还专门成立了苏溪书院,广招学员,泽被四方,深得周边民众赞誉。在老家象棋镇备受尊敬的乡绅名士王讽校长,几十年来长期关注遇安堂和苏溪书院,深为钦佩,为此撰写了一系列赞誉文章和对联。约四年前,梧州市文联原主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蒙土金先生也专门搜集资料写了一篇好几千文字的随笔文章《杏林春暖济苍生》并发表,深入挖掘了遇安堂和苏溪书院的中医历史文化,一时传为佳话。
   
      我出生成长在这大宅院里,那时叔伯兄弟们家境好转,都逐步搬离了这老宅院,最后只剩下我父亲这一户独自留守多年。1998年高考,我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就离开家乡到桂林求学,毕业后留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工作,再后来去了上海和北京,期间很少回老家。15年前,有一次我从北京回老家探望父母,由于之前父母已经搬到村口外边新房居住,回老家照样要回到老宅院转悠一下。老宅院由于数年没人居住,明显破败了很多,房顶失修,满目断瓦残垣,天井更是杂草丛生,鸡粪遍地,蚊虫飞舞,心里不觉一阵失落和难过。
    
      当时父亲陪我一起,应该是看出了我心思,从那时就开始逐步收拾整理老宅院。两年后盛夏之际,当我又从北京回来,走进大宅院,着实大吃了一惊:地面墙面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天井四周还种上了各种奇花异草,不少花草还用花盆专门装放起来,错落有致,俨然一美丽小花园。更让我惊喜的是,在墙围边一棵已经长到三米多高的黄皮树,树上挂满了一串串快熟透了的黄皮,黄亮黄亮,在绿叶的掩映中正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果香!
    
      父亲站在一旁,眯笑着,双眼都快变成一条缝了,似乎在炫耀他这两年多来的劳动成果。我和父亲坐在天井边台阶上,边咀嚼着甜美的黄皮,一边聊起各种往事,很是感慨。父亲出生于建国翌年,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爷爷奶奶相继离世,十岁就成了孤儿。我奶奶是广州市人,奶奶的兄弟姊妹们觉得我父亲尽管有堂叔伯兄弟关照,但经常孤身一人,甚是体恤,等父亲快长大成人时,就想方设法接他到广州去工作生活。我父亲收拾妥当,从县城坐船到梧州准备换船往广州时,不料在关卡被盘查到带了一些当时不允许随身携带的物品,硬生生被拦截回来,只能继续呆在老家过农民生活。多年生活的艰辛和磨练,父亲深知人生不易,总是告诫子女们“唯有读书高”,要好好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家里大木柜一直堆放着父亲多年来收集的各种图书,让我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就开始阅读到很多古代名著和人物传记,也因此奠定了自己一些学习基础,树立未来的梦想。
   
      那天临走,父亲突然问:“你知道黄皮果有什么药用功效吗?”这问题还真一下子把我问住了。作为医家后人,父亲尽管没有从医,但耳濡目染,对药理还是略懂一二,随即娓娓道来:“黄皮果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化痰理气等功效,对于口干上火、消化不良、睡眠不佳等都具有很好疗效……”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在大宅院里种上这一棵黄皮树,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品尝甜美的黄皮,也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传承老祖父鸣廷公的中医药事业呢!

书院新生



      2016年清明时节,从各地回到老家祭祖的家里族人相聚一起,聊到当前很多年轻孩子甚至初中没毕业就辍学,深感痛心,决定成立家族教育互助基金会,激励年轻孩子们要以学业为重,奋发图强。说干就干,经过几天筹备,家族教育互助基金会就在苏溪书院举行成立仪式。那天,风轻云淡,艳阳高照,家里族人近两百人汇聚一起,热闹非凡,把苏溪书院都挤得水泄不通。父亲栽种的那棵黄皮树正是花开季节,乳白色的黄皮花缀满树上,芬芳四溢,花香满庭;数只美丽的蝴蝶围绕黄皮树上下飞舞,宛如仙子,轻盈而快乐。梧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欧伟文先生闻讯专程前来帮忙拍照,喜庆祥和的气氛加上高超的摄影技术,一张家族教育互助基金会成立的全家福照片记载了当时的盛况。照片上,苏溪书院地面门窗甚至楼梯上上下下挤满了人,男女老少每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和幸福的笑容,在黄皮树与苏溪书院拱形青砖墙面相互映衬下,独具神韵。这张全家福大合影多次获奖,还获得了第三届友爱国际摄影大奖,苏溪书院一举“天下闻名”。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看到照片,纷纷从四面八方前来参观交流,市县不少党政领导也专门前来参观调研,对苏溪书院尊师重教重视文化发展的举动深为赞赏。

      苏溪书院突然名气大增,既让人高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那时候父亲凭一己之力把大宅院收拾利索,而墙围、厨房以及附屋等倒塌多年,加上整体年久失修,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如果要全面修建好,需要动用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书院房屋是老祖父遗产,子孙后代一百多人,要形成统一意见行动,谈何容易!经过大半年反复思考和探讨,特别是取得了几位特别热心的家族人的鼎力支持,我决定动员各方面资源力量开始修复大宅院。一动而牵发全身,刚启动不久,便迎来了很多人的不理解不支持,困难重重,进展缓慢。庆幸的是,主要人员都很团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书院修建工作在艰难中逐步往前推进。



      2018年春节前,在家乡政府以及亲人朋友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苏溪书院修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倒塌多年的墙围和厨房重新修建起来了,周边水渠和道路基本完善,还建设了宽敞的活动场所——篮球场。为了庆祝来之不易的成果,我们举办一系列的迎新春文化活动:除夕前两天,组织了遇安堂十多位医生大夫举行了义诊活动,让周边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而细心的就医问诊,无不津津乐道;大年初五,精心组织了非遗文化新春表演活动,当时书院周边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万人空巷,苏溪书院旁刚修建好的篮球场里外三层都挤满了前来观看的群众,在村庄里是几十年历史头一回这么热闹;当天家乡特色非遗文化经典节目比如狮王跳桩、牛哥戏和八音演奏等轮番上演,广西师范大学几位老师和同学也专门从外地赶来,献演了精彩的诗歌吟诵、太极表演以及茶艺展示等精彩节目。一位专程从长沙前来参加活动的文化学者朋友在现场即兴演讲:“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老家现在已经破败不堪,面目全非,已经没有了小时候快乐的感受和体验,家乡事实上已经回不去了。但是今天在苏溪书院这里,我充分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和深深的乡愁……”说到动情之处,他已泪流满面!

      2021年初,苏溪书院重点工程修建基本完成,已经倒塌的附屋基本按照原来的风貌重新修建起来,并且按照书院文化的特点进行设计装修。我还把在北京积攒多年的几千册图书寄回来,分门别类摆上了书架。苏溪书院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了中医书院独有的文化气息和氛围。刚修建好的第二天早上,出现了特别蹊跷的事情,一群不知从哪里飞来的蜜蜂,飞到二楼,环绕大顶灯盘旋飞舞,仿佛特地赶来庆祝。而窗外则晨曦渐露,霞光万丈,鱼鳞般的祥云层次分明地漂浮空中。当晚,大哥特地用黄皮做了两道好菜:黄皮排骨、黄皮蒸鸡,加上鱼生、豆腐酿、红蘑菇汤等家乡特色佳肴,很是丰盛。家里人都特别开心,觥筹交错之间,把老家出名的象棋米酒都连续喝了好几斤。回想这几年苏溪书院的修建过程,确实很不容易,经历了不少事情,正如黄皮,酸甜酸甜,青黄青黄,味美而多彩!

      近年来,乡村振兴方兴未艾,国家对农村支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家乡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了,但是文化生活方面依然还不如人意。随着苏溪书院的进一步修建完善发展,文化交流不断活跃丰富,应该能够帮助家乡改变文化落后面貌,助力家乡实现全面乡村振兴。那时候再回到家乡,回到苏溪书院,和亲人朋友们一起,坐在黄皮树下,吃着酸甜香盈的黄皮,品着浓浓的六堡茶,探讨中医,思考文化,畅谈未来,也许就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了!


      作者简介

      卢爱任: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梧州市政协常委,北京广西企业商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任桂商总会执行秘书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责任编辑 吉贤

上一篇:广西书法界积极响应 《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倡议》

下一篇: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将于9月1日在北京开幕

桂ICP备19007823  |   QQ:12361417@qq.com  |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38号广西新谊投资大厦C座10楼  |  电话:17776689995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ww.gxenews.com使用 Powered by 55TR.COM